我国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交汇期。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,更是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前奏。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“产业模式创新小分队”的罗忠明、李玲玲、马晓平和王熙4名同学,在指导老师王琳瑛的带领下,于8月25日至28日赴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“暑期三下乡活动”。在当地政府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协助下,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陈靳乡陈靳村,凤岭乡李士村、于河村,温堡乡新庄村,通过实地调研、入户访谈、填写问卷等方式,深度感知了隆德县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四种模式。
衔接模式一: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产业对接
彻底摆脱绝对贫困、保障农民生计来源,撬动农业企业参与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。这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、脱贫致富的具体方略、更是乡村振兴的可行途径。早在年,宁夏就已开启“百企帮百村”助力脱贫攻坚的主题行动。希冀引入外源式发展动力结对帮扶农业、农户,实现乡村长足发展。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多年来定点扶贫陈靳乡陈靳村,因地制宜地完善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对接模式。以六盘山绿色蚕豆种植基地为合作平台,采取订单农业助农规避市场风险、保障蚕豆销路、让渡利益空间,逐步形成了农业产业链与农民主体相挂钩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。据该村村主任梁兴明介绍,厚生记公司定期为农户提供免费的种子、化肥和技能培训等服务,并以高于市场5分-1角的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的蚕豆,年交售量约吨。小豆豆变成了金豆豆,小豆豆成就了大产业。
衔接模式二:“就近就地”扶贫车间送岗位
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,家门口务工协同照料兼顾家。陈靳乡扶贫托创园,总占地面积约平方米,建筑面积平方米,园区包括残疾人托养中心、制香扶贫车间、纸箱扶贫车间及技能培训中心4大功能区,提供就业岗位高达个。车间以订单方式瞄准解决残疾、弱能、贫困等特殊群体就业难、挣钱难的问题:首先,托管照料残疾弱能等特殊人群,18间残疾人托养宿舍、平方米的餐厅,可为70位残疾人免费提供食宿;其次,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日常收入,优先满足其“家门口”就业创收;再次,普惠一般群众灵活就业与兼顾家庭,实现挣钱看家两不误。随行陈靳村副主任郑保红介绍:在汇英香业扶贫车间工作一个月能挣多块钱,其中,基本工资元,全勤奖元,午餐补助元,剩下的就是计件工资,超过把就计件,干得多就挣得多。隆德县人社局办公室主任刘发发详尽阐释了办园宗旨,即“托养一人,解放一家,脱贫一户,幸福一家”,“教人以渔,扶志扶智,以工代训,受益终身”。此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存在感、获得感及幸福感。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氏砖雕,传承历史百年之久,可谓技艺精湛、独具匠心。时至今日,魏氏砖雕以包容心态打破传男不传女,传内不传外的祖训,昔日的家族手艺发展为家乡致富的新门道。无论是“硬雕”还是“软雕”,其工艺流程均繁杂耗时,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撑。利用生产扶贫车间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兴旺,让父老乡亲能有事可做、有利可图。90后的非遗传人魏亚龙,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路径,特别